说到日本你们会想到什么呢?
科技?动漫?宅男?xx老师?
你知道的有点多
但是你知道重点吗?
日式景观设计也是棒棒的
比如日本设计的灵魂--枯山水
枯山水一尘不染,却宛若见到高山耸立,
无水一滴,但能感觉出飞瀑落下。
我总受風之召唤、月的邀请,
在这庭园漫游。
——梦窗疏石
白砂石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青光,岩石仿佛变得昏黑,枯山水宛如成为一片微波荡漾的蔚蓝大海,曾目睹此情此景的人应该无不被这一幕所震慑。枯山水这门“净、空、无”的禅意艺术,以“枯”将世界凝固成静止的永恒,现世的烦忧在这片宁静的咫尺天地中将获得释怀。
▲ 建长寺法堂
枯山水,也称为唐山水、乾山水,修松为林,树石为山,平砂成海,犁砂成波,可理解为无池无水的庭园。它不仅是一种造园手段,更代表“物哀”、“空寂”、“幽玄”的审美意识。
▼枯山水由来
在600年前的日本室町时代,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,遵循画中三远(高远、深远、平远)的表现手法,动手成就出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。(東福寺 龍吟庵)
在这样的庭院中,我们见不到碧水细流,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,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海、岛屿,还有云海、孤峰,小桥、流水。
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———京都。除了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,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,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、西芳寺庭院、桂离宫庭院等等、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。
在白沙上绘出几何图案,是禅寺每日清晨的工作,这种沙纹,其实代表着水。在白沙上描绘出沙纹,看起来像河或像大海,再或者又好似云海,映射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,这就是枯山水,无水,却让人感觉到水,这种表现方法就是枯山水的特点。
而白砂之上一经画线,往往保持多时,因此枯山水之庭园是属于视觉的欣赏,心灵的享受,却不准人徘徊践踏的。在功用性质上,枯山水庭园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园,它与人之间有距离存在,故为“拒人”之庭园。
建仁寺 大雄苑。建仁寺——京都最古老的禅寺。该寺是临济宗建仁寺的总寺院。开山鼻祖为荣西禅师,由源赖家创建寺院。寺院创设于镰仓时代的建仁二年(1202年),寺名即当时的年号,山号为东山。寺内殿堂是模仿中国的百丈山而修建。
建仁寺在名为“方丈”(注:方丈,指禅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筑)的正殿前,点缀着枯山水庭园。建仁寺的枯山水庭园,宽30米,纵深约为15米,在此空间中,布有十五块自然石,此外,白沙满目。
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,是连千利休都为之倾倒的枯山水。此处的枯山水,环绕方丈正殿,建筑物后面的细长庭园中,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。主石代表长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莱山,其右侧有个三层瀑布,这便是水流之源,水流缓缓流向京都,船型石块代表载有蓬莱山宝物往来的小舟。
龙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园林精品。龙安寺,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。 原为德大寺家别墅 ,宝德2年(1450年)改建成禅寺, 应仁之乱中一度被烧毁,于1499年重建, 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遗产。
龙安寺本尊为释迦如来,创立者为细川胜元、开山(初代住持)为义天玄承。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,曾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,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,也让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。
在方丈庭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,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,此外别无一物,面积仅330平方米,庭园地形平坦,东西走向 15块大小不一的石头,放置怪异,据说不管从任何角度看,都有一块石头隐身不见。
石以二、三或五为一组,共分五组,石组以苔镶边,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。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。
看是白砂、绿苔、褐石,但三者均非纯色,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。
龙安寺方丈庭枯山水
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、植物的“软”与龙安寺石的“硬”、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,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。
春天的龙安寺枯山水庭樱树婆娑,花枝入墙。围起石庭的矮墙由土砌成, 为禅意的体现, 土墙的泥混有菜籽油,时间久了慢慢渗出,形成独特的纹理, 似乎颇有历史的厚重和现世的美好。
因其属眺望园,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,无人可以迈进此园。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——有时会滞留数小时,以在砂、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。
金福寺枯山水庭 konpuku-ji。京都北郊的金福寺,属临济宗南禅寺派,庭园东侧有一间很小的草庵,仿千利休茶室而筑,松尾芭蕉旅行到京都时曾在此短暂居留,故而又名芭蕉庵。与谢芜村敬慕芭蕉,在此招引门生吟诗作句,将金福寺当成复兴蕉风的中心。
芜村殁后在金福寺内的小山丘上,与芭蕉庵两两相对。看见这只或是晒肚皮或是散步的猫咪了吗?这是寺里养的一只三花猫,性情温顺,与人很亲近,常绕膝不去。大概也只有它可以踏足枯山水纹路,留下猫爪印。
与猫结缘的金福寺枯山水庭。也许是这只猫咪在枯山水庭守护着逝去的前人。
▲ 天龙寺
讲究“自悟自修”、“无念为宗”的禅宗思想在镰仓时代传到日本,枯山水的石、沙、砾、青苔、型篱、都给人一种静寂的力量。僧侣藉此感悟自我,实现心灵上的修行;
作为岛国的日本对大海十分崇敬,但古时京都缺水,所以寓海于石、砂,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的枯山水,用以满足精神上的寄托。
缩之千里,程于尺寸;
通过置石、白砂的铺衬,形成山峰、岛屿、涧谷、溪流、湖海、瀑布等多种山水景观;
园中没有花木,有时也点缀一些常绿的树木和灌木花卉,或苔藓、薇蕨。
须弥山石组 ——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,按风轮、水轮、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,以立石、砂、树木相配;
三尊石 —— 主石代表长生不老仙人所居住的篷莱山,两侧配以小立石,有镇宅一方、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;
枯滝石组 —— 后由巨石,下有碎石的瀑布小景,也是水源源头所在;
桥石组 —— 设置在枯滝石组前的石桥小景;
龟岛、鹤岛 ——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、龟足、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六景石(一鹤首石、两鹤羽石、两鹤足石、一鹤尾石)组成一个抽象鹤岛,有长生不老的寓意;
借景 —— 将庭外之景色带进庭内;
白砂 —— 在佛教卵石、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,砂纹代表流动的水流;
船石 —— 船型石块代表向着深山幽谷行驶的小舟;
手水钵 —— 古时用以装盛清洗佛像的清水,现有茶道仪式的净手和鉴赏之用;
石灯笼 —— 石灯笼罩住的圣火预示光明和希望。
直纹可喻静水,“z”纹可喻海中撒网,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,涡旋纹可喻漩涡,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,造成无水却似有水的效果。在白砂作画,是禅寺和尚每天必修的禅课,画出的纹理也是个人的内心写照。
▲ 龙安寺
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名为“虎负子渡河”的枯山水,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。石以二、三或五为一组,共分五组,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,都会看不到其中一颗石头,寓意人生的不圆满。
▲ 南禅寺大方丈庭园
京都南禅寺大方丈庭园俗称“虎子渡庭”:虎妈妈生了三个小老虎,其中一只非常凶恶,如果母亲不在身旁,就会把其他的小老虎吃掉。虎妈妈每次过河时,只能叼着一只小虎过河,为了将孩子安全运送到对岸,它需要特别安排渡河的顺序。造园大师小堀远州用枯山水的表现方式,提醒后人时刻保持警觉,传达出禅宗的悠远意境。
▲ 东福寺南庭
京都大德寺大仙院、龙安寺庭院、银阁寺庭院、本坊庭院、西芳寺庭院、桂离宫庭院等,有名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。
枯山水精神可归结为“清”、“静”、“和”、“寂”,在尺寸之土展示意象化的山与水,从而摆脱了四季的荣衰,实现永恒。这种永恒的存在,让人看破风花雪夜、生老病死、兴衰起伏的世间万象。
缩之千里,程于尺寸。睹物静思,神游天外。看似无相,实则万象。枯山水体现的是淡泊、玄远、寂灭、往生的禅宗思想,这种看似无心实则精心的造园手法其实更是对短暂人生的思考。
每个国家的设计都具有本国文化,独特的风格
日本的景观设计
与中国不同的是
中国风格一灰、白、黑为主色调
日本风格多为